井用潛水泵防止斷液要點
吸液池的設計原則是使液體能平穩(wěn)、均勻流動,流速不宜太大,在結(jié)構(gòu)型式主要避免旋渦的形成和吸入口堵塞等。吸液池的結(jié)構(gòu)型式和吸入管的布置,應使各并聯(lián)泵能等量吸入液體,同時吸入管之詞的距離至少要大于2.5~3倍的底閥Z大直徑。液體中雜質(zhì)多而臟,須在吸入管進口的外圍再加設一層濾網(wǎng),以免底閥L的濾網(wǎng)很快被堵塞。外圍濾網(wǎng)應略為遠離吸入口,以增加濾網(wǎng)面積、分散阻力。
吸液池的進液管、口流管、廢液收集管要遠離泵的吸入口,以免空氣泡在還沒用來得及消失時被泵吸入,同時吸入管不能放在池中央,也不能太靠近池壁,那樣容易產(chǎn)生漩渦或抽空,井要便于固定、拆裝和檢修。吸液池應使泵的吸入口在液體內(nèi),具有一定的淹沒深度H1和離池底一定的懸空高度H2,一般不得小于0.5M。
潛水泵的使用壽命在很大程度上,與所選擇的材料是否恰當有很大的關系。選材過程中應充分考慮到漿體中,固體顆粒的幾何形狀及粒徑大小,若固體顆粒較小且形狀規(guī)則,顆粒分布均勻且無鋒利的尖狀物,可選擇橡膠類、工程塑料等非金屬材料,在保證較好的耐磨性的同時也能降低成本
當漿體中固體顆粒幾何形狀極不規(guī)則,粒徑組成分布較廣時,應選用硬度高、耐磨性好的材料,如硬鎳類、高鉻鑄鐵類類材料,因這類材料對于抗擊漿體中固體顆粒的磨損有一定的優(yōu)勢。采用合理的結(jié)構(gòu)是減緩渣漿泵磨損的一個有效的途徑。比如設置襯里,加厚襯套和葉輪,設置副葉片和副葉輪也能降低磨損。
采用合理的葉輪幾何參數(shù):為滿足潛水泵所需的揚程和減輕磨損,選取較大的葉片進口直徑和出口寬度,這樣降低了葉輪進口處的相對速度,減小葉輪磨損,防止堵塞。潛水泵的磨損問題,要根據(jù)其磨損程度的大小來進行相應的處理。如果處理得當,那么就能很好的避免一些問題的產(chǎn)生。
井用潛水泵出現(xiàn)故障的原因分析
1、雖出水但出水量很少:遇到這種情況應首先測量井的水位,如果井水位下降過多,說明井的涌水量小于泵的設計出水量。作為臨時措施,可關小泵出口截門,長遠措施,則應換一個流量較小的泵。如果井水位沒有明顯下降,則可能是過流部分被泥沙、雜物等堵塞,或者葉輪與導流殼直接接觸已被磨損.這時,則應提上水泵,清理污物,或更換葉輪。
2、起動困難或無法起動:常發(fā)生在新泵試車或長期停用初次啟用時。如果合上電閘,保險絲立即熔斷,或電動機不轉(zhuǎn)只有嗡嗡聲,或轉(zhuǎn)數(shù)不夠,均屬起動故障。這時應首先檢查電動機接線是否妥當,測量電壓看是否過低。如屬接線有誤,應更正接線錯誤;如果電壓低,那就要進一步檢查是屬于電源電壓低,或?qū)Ь€線號小,變壓器容量不夠,變壓器離開機組太遠等等,逐一檢查,并采取相應措施,予以解決。
3、雖轉(zhuǎn)動但不出水:如果井泵起動達正常轉(zhuǎn)數(shù)后,1、2分鐘仍不出水,或正常運行中出水突然中斷,應立即停車再進行檢查,以免干摩擦燒壞橡膠軸承及葉輪,引起振動甚至產(chǎn)生斷軸事故。檢查時,首先應測量井水位,看是否因井水位下降過多,使泵的進口露出水面,或吸入空氣。這時應關小水泵出口截門,減小出水量。如果這種情況多次、反復出現(xiàn),就應換一個流量較小的泵。
其次,考慮水泵的過流部分,如濾水管、葉輪、導流殼是否被雜物堵塞。此外機械本身的故障,如葉輪磨損過度泵軸折斷,輸水管斷裂、脫扣等均能造成井泵不出水,這時,就需要把泵提出井外,逐一檢查。
4、工作過程中動力機出現(xiàn)過載:葉輪與導流殼發(fā)生摩擦,應停機調(diào)整好間隙。電動機滾珠軸承損壞,應停機更換軸承。因洗井不,水泵被泥沙淤塞,或被雜物卡住。這時,應提起水泵,清理泥沙或雜物,必要時重新洗井。